她力量 汇聚成炬
火炬高新区 女性创新创业者光彩照人
发布日期:2023-03-08字体大小: | |

  她,创业29年,以技术创新带领企业走向行业领先;她,放弃海外优渥工作,决心扎根厦门创业做“环保天使”;她们,上高原、入荒漠,挖掘科研“富矿”……她们说,不给自己设限,“她”力量不可限量。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火炬高新区几位女性创新创业者,一同感受火炬的“她力量”“她风采”。

  本版文/本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刘清

 

  厦门光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林瑞梅

  “追光”脚步

  从未停止

      

  ▲林瑞梅(右)在光莆展厅向客人介绍新产品。  (受访者 供图)

 

  这个春天,“走出去”“请进来”成了林瑞梅工作的关键词。一方面,她频频带领团队走出去开拓市场,另一方面,把客户请进来参与论坛、推介新品。创业29年,林瑞梅始终喜欢“在路上”的状态。

  “做企业,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在林瑞梅看来,“守正创新”是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过去29年,半导体工程师出身的林瑞梅从未停止“追光”脚步,带领公司从红外光的传感器到可见光的照明灯具,再到紫外光的消杀、混合光的健康美容,将创新沉淀为企业发展的底色。如今,光莆股份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如何踩准创新的节拍?林瑞梅的观点是:以“推动社会进步、满足国家需要”为指引,做前瞻性技术布局。她介绍说,光莆股份建立了四级研发体系,坚持在行业萌芽阶段就提前布局技术,“提前5-7年做基础技术的研究,提前3年-5年做材料、平台技术研究,提前2年-3年进行集成技术研究”。

  “去年,因为半导体紫外光应用业务,我们公司成为杭州亚运会消毒产品及服务官方合作伙伴。这正是前瞻布局的一个成果,公司早在2013年开始布局半导体紫外光基础技术研究。”林瑞梅说,许多人喜欢用“弯道超车”来比喻经济领域的迎头赶上,而事实上,弯道超车的关键在于提前储备,蓄势未来。

  不久前,林瑞梅多了一个新身份——厦门校友经济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她说,厦门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厦门经济特区高速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希望能抢抓校友经济机遇,依托厦门校友经济促进会这一平台,凝聚海内外校友资源,助力厦门“引才、引智、引资”。

  工作之外,林瑞梅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回顾这几十年的拼搏历程,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一直鼓励我不断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同时能为社会做贡献。”林瑞梅说,新时代为“她力量”绽放提供了更好舞台,“我所理解的‘她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突破自我的力量,是传播正能量的力量,是在社会急需时能及时提供服务的力量,是国家需要时能迎难而上的力量。”

 

  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蒋艳芳

  公司女高管

  团队“润滑剂”

    

  蒋艳芳在公司会议上。(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长发披肩,快人快语,在“技术男”占主流的仪器仪表行业,蒋艳芳是“特别”的存在。她2000年加入宇电,从基层工作做起,一步步成长为企业管理者。近些年,在她的带领下,宇电不仅经受住疫情考验,更抓住光伏半导体行业发展窗口期,实现高端温控器技术的突破,迎来跨越式发展,公司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30%,今年2月份同比增长100%。

  “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赶到公司开门。夜深了,等大家忙完了,再负责锁门……”蒋艳芳难忘公司初创时的岁月,作为早期员工,她人事行政、财务、平面设计一肩挑,即便是开关门这样的小事,都认真对待。

  这种“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态度,使蒋艳芳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精彩,并由此逐步走上总经理的岗位。在宇电,蒋艳芳与公司创始人周宇配合默契,他们一个负责管理,一个主抓技术创新。

  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蒋艳芳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是“以专注铸专长”。宇电成立三十年来始终专注于高端温控器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将温控技术做到极致。正是这份“专”和“精”,使宇电赢得客户的肯定。如今的宇电,是国内最大的智能温控器制造商,自主研发出AI人工智能调节算法核心技术,并在全球首创仪表模块化技术,产品应用于半导体、锂电池、热处理、冶金、制药、超导材料等上百个行业领域。

  在同事眼中,蒋艳芳性格率真,心思细腻。作为团队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她将宇电这个大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宇电聚集了一批有工匠精神的技术狂热者,每当大家意见分歧或观点不统一的时候,蒋艳芳总能变身成交流的“润滑剂”,让工作协同更为顺畅。

  如何平衡好工作和家庭,是职场女性普遍面临的问题。蒋艳芳坦言:“没有谁可以完美地做到平衡,只能说尽全力做到最好”。在她看来,“她力量”是一种主动追求的能力,“不仅在工作上积极进取,不断追求高度,更要学会自我关爱,主动争取幸福,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厦门杰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陈淑敏

  “环保天使”

  变废为宝

    

  陈淑敏参加两岸数字经济暨人才融合发展论坛。(受访者 供图)

 

  一个偶然的机会,台胞陈淑敏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结缘。那是2019年,她带着创业项目“新植物油基柴油”,站上中国厦门海外创业大赛的舞台,一开口就令评委眼前一亮,“将地沟油等不可使用的植物油或工业用植物油‘变废为宝’,成为低碳可再生的柴油。”

  陈淑敏毕业于名校,曾在海外多家金融机构工作,丈夫陈鸿林多年来一直从事将废弃油脂转化为柴油的研究。夫妻俩一直想把技术落地,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大赛。最终,他们的创业项目摘得总决赛第二名。

  “决赛评委给予了很多正面的鼓励,火炬高新区也希望项目能够在厦门尽早落地。”陈淑敏说,有感于厦门的引才诚意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她和丈夫辞去工作来到厦门,创办杰顶新能源。

  创业,很可能是一场冒险之旅。但陈淑敏内心坚定,“生物柴油易生物降解,燃烧过程中不会给环境新增碳排放负担。且我们的技术是第三代油脂转化技术,只使用生物可降解添加剂,物理混合搅拌即可,生产没有污染,也没有使用高温高压设备,这对绿色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双碳达标及地球环境保护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陈淑敏说,她视厦门为“第二故乡”,希望在这里圆梦,做一名“环保天使”。

  以新技术开拓市场,一开始难免遭遇客户的不信任。“油质怎么样?”“车辆加油后跑得快吗?会不会出故障?”面对普遍的疑虑,陈淑敏从产品认证入手,邀请行业专家和潜在客户见证实车测试。这些年,她的足迹遍布北京、浙江、山东等多地,通过一组组实证数据,逐步打开客户的心门。

  对于生物柴油行业来说,原料来源不稳定是制约发展的一大因素。对此,陈淑敏和丈夫只要一有时间,就扎进农林聚集区域考察工业用油科作物,计划把无患子、橡胶籽及棉籽等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料,开拓油脂资源。

  随着创业初期的难题慢慢化解,杰顶新能源逐步驶入发展正轨,目前已收到多家企业的合作意向。陈淑敏说,接下来他们计划与地方政府及大型物流车队联合,共同设立工厂,生产“新植物油基柴油”。

 

  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

  女科技工作者

  探索矿藏

  “沙里淘金”

    

  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的女科技工作者们在实验室内。(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提起采矿业,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个“男性职业”。但在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女性职工有38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她们活跃在选矿、冶金、材料、环保等多个研究领域,且不少是技术骨干。

  “矿山多位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下,从雪域高原到戈壁沙漠,我们的女生从来都是冲锋在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孙忠梅已从业28年,她感触最深的是,女性已顶起采矿研究的“半边天”。

  作为团队“领头雁”,孙忠梅在选矿领域潜心钻研,曾获评“全国黄金行业劳动模范”。选矿,好比给矿石“号脉”,是矿产品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大大小小的选矿试验,来确定现有技术能否实现矿山生产,以及矿山生产后能否产生经济价值。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在刚果(金)COMMUS铜矿工艺的流程验证和生产调试中,为了抢抓进度,孙忠梅昼夜连轴转,连续36个小时没有合眼。

  在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的女将们看来,科研的魅力在于不断探索未知,从选矿、冶金,到加工、废水处理等等,矿业本身就是一个科研的“富矿”。“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是‘沙里淘金’,以黄金为例,一吨矿石有时候可能只能提取1克纯金。相关工艺需要反复调试、改进,甚至是技术的突破。”从事贵金属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的苏秀珠说,重复的试验难免枯燥,但每一个成果背后正是技术的层层积累。

  王军荣是团队里的大姐,身为地质高级工程师的她,长年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及地质找矿岩矿鉴定工作。“学生时代报矿业学科,就觉得穿着白大褂做地质研究是件特别酷的事。如今,我们国家已从矿业大国迈向矿业强国,我们也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成长,‘家里有矿’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是无可比拟的。”

  眼下,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的多位女将正和前方同事密切配合,推进西藏阿里拉果错盐湖锂矿的半工业化试验,加快盐湖提锂创新技术的攻关。锂,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动力电池生产的核心原材料,这一项目的快速开发将助力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女将们说,她们将与时间竞速,以创新核心技术服务经济社会。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生产处资深组长张爱英

  琢磨生产方法

  带动技能提升

    

  ▲张爱英(左)和同事探讨工作方案。(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张爱英的工作主要包括新员工培训和操作标准的制定,简单来说,就是将生产线上的经验进行总结,固化为制度规则,传授给新入职的产线工人。这个岗位,好比大厦的“基石”,关系到产品质量、产线效率。从业十多年来,张爱英累计参与的培训超20万人次。

  玉晶光电是光学镜头领军企业,生产的光学镜头应用于手机、车载、AR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光学镜头越做越轻薄,以玉晶光电的7P摄像头为例,总厚度为3.5毫米,中间厚度最薄仅为0.1毫米。

  小小镜头,大有乾坤。对于生产线上的张爱英来说,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有同事形容她动作“快、准、稳”,譬如,操作镊子夹取零部件时,张爱英总能找到最合适的角度,整个过程如丝般顺滑。

  “你是怎么做到的?”有新同事感到好奇。张爱英的答案是“与时俱进,多学多练”。平日里,她爱琢磨生产作业的方式方法,在她看来,产线上的工作虽看似枯燥,但只要吃苦耐劳,追求卓越,每个人都能发出光和热。

  近些年,玉晶光电吸纳了大批临夏籍务工人员,以就业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令张爱英自豪的是,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数百位来自临夏的农民工成长蜕变为现代化产业工人。

  “不少女工刚来的时候文化基础薄弱,没有在工厂工作的经验,通过手把手的培训,她们已能熟练操作机台,还涨了工资,对美好生活也更有信心,许多人在老家盖起了房子。”张爱英说,今年春节后,又有一批临夏籍员工进入公司,目前,他们都已顺利上岗。

来源:厦门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