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尽心尽力 构筑国际人才创业热土
发布日期:2025-08-04字体大小: | |

 

  近日,以“新时代、新趋势、新作为”为主题的第26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成功入选首批仅8家的“国际人才科创园(示范)建设试点单位”名单。

  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多年深耕国际人才创业服务的积淀成果,也是众多创业者用实际选择给出的“满意答卷”。

  创业选择这里创业者眼中最踏实的地方

  “创业选择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因为在这里,真切地感受到园区在政策辅导、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和诚意。”谈及在厦门的创业经历,厦门旺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加赋说道。

  2022年,王加赋成立厦门旺王科技有限公司,选择落户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公司专注于防雾膜片技术研发,致力于推动其在汽车玻璃、眼镜、AR/VR、光学镜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寒冷天气、下雨天或车内外温差较大时,汽车车窗、后视镜等部位容易起雾,严重时还会遮挡视线。传统的空调除雾方式耗能高、效果有限。”王加赋说,“而我们研究的就是如何通过一层几微米薄的膜片,让水汽难以凝结成小水珠,从而防止起雾,提升汽车驾驶时的安全性以及续航能力。”

  王加赋和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最早结缘于2014年——当时他刚从美国回国,加入厦门科塔电子有限公司。园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办公场地租用优惠、资金扶持,还帮助他了解创新创业政策、对接产业链资源,解决了从“人”到“企”的一连串现实难题。

  “即使后来我离开园区,依然与园区企业服务人员保持紧密联系,辞职创业时,也是第一时间想到这里,并得到了园区很大支持。”王加赋表示。

  今年1月,在园区企业服务专员的指导帮助下,旺王科技成功获评厦门市“双百计划”创业人才企业,获得政策资金支持、投融资服务等多项扶持。目前,企业也正加快推进产品的产业化应用。

  变人才流量为“留量”打造“全球引才+生态留才”鹭岛样板

  像王加赋这样的案例,在园区内并不少见。

  近年来,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推出“鹭创未来”大赛,建成金砖人才基地、专业孵化器、人力资源产业园等载体,配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业驿站等,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孵化一转化一产业化”链式培育体系。

  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引进国际创业人才超1000人,孵化国际人才企业近800家,其中,6家由国际人才创办的公司成功上市,形成了“引才、育才、留才”的良性循环。

  此次获评“国际人才科创园(示范)建设试点单位”,是机遇,也是挑战,标志着园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也代表着未来园区布局将更加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人才实际所需。

  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企业服务部副经理姚敏娴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布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卡脖子”技术领域,划分产业孵化区、企业加速区、产业配套区、生活服务区,打造“全球引才—精准育才—灵活用才—生态留才”服务体系,为国际人才提供“一站式”创业赋能。

  一座园区,就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全球创新资源,另一头连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引擎。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正以其专业、系统、开放的服务能力,持续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来厦创业,也为全国建设更高水平的人才开放平台提供了“厦门样本”。

  导报记者 陈磊 黄奕琳 通讯员 郭文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