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电力“满格”护航产业“加速跑”
厦门火炬高新区构建全链条服务机制,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2025-06-30字体大小: | |

  ▲厦门火炬高新区平板显示配套产业园成功送电。

 

  ▲厦门火炬高新区平板显示配套产业园成功送电。

 

  ▲厦门火炬高新区平板显示配套产业园。

  夏日的蝉鸣攀上树梢,厦门同翔高新城内一片繁忙景象。

  在电力保障的有力支撑下,厦门碳飞复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厂房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即将投入生产,助力企业实现产线升级与产能跃升;不远处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平板显示配套产业园,也于6月11日正式完成送电,为未来更多优质平板显示配套项目在此落地、完善厦门平板显示产业链布局铺平道路。

  产业发展,电力先行。厦门火炬高新区紧扣发展所需、项目所急、企业所盼,围绕“靠前服务、精准对接、高效推进”原则,构建全链条服务机制,加强重点项目送电保障,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以“满格”电力为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靠前服务 解企业燃“电”之急

  厦门碳飞复材是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基伟业”)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碳纤维轻量化材料的研发与制造,产品涵盖高端碳纤维自行车配件、摩托车轮毂、汽车轮毂及无人机部件等领域,是行业公认的“技术风向标”。作为全球知名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其市场地位举足轻重——全球每五辆高端碳纤维自行车,就有一辆装配鸿基轮毂,产品更被环法自行车赛等全球顶级赛事车队广泛采用。

  然而,快速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也同时面临着老厂房超负荷运转的瓶颈,产线升级、产能扩充迫在眉睫。在新厂房建设的关键阶段——外线送电环节,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电力服务专班发挥了关键作用。“专班定期协调,高效解决了我们遇到的用电难题,特别是得益于厦门市‘符合政策的10千伏及以上电力客户外线工程由政府出资’的惠企政策,为我们节省了可观成本。”厦门碳飞复材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海杰介绍。

  保障先行一步。早在3月25日,同翔高新城园区配套的10千伏进线工程就成功为碳飞新厂房送电,为其顺利竣工验收提供了坚实后盾。新厂房投用后,预计产能将扩充10倍以上,年用电量也将达到老厂房的三倍。“用电不愁了,预计8月就能启动小批量生产。”陈海杰表示,新厂房的投用不仅将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更将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版图。

  企业“加速跑”,片区配套同步发力。为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投产,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整合国网电力设计、工程技术、管廊施工及代建单位等多方力量,组建“产业项目电力服务专班”。专班主动深入企业一线,精准调研项目规模、设备负荷和建设周期,量身定制供电需求时间表,并指导企业完成供电方案申报及电力外线工程申请,确保电力供应与项目建设精准匹配、无缝衔接。仅5月以来,专班已成功为诺华恒盛、特美瑞等多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送电。

  专班攻坚 保产业发展“动脉”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厦门火炬高新区平板显示配套产业园周边拥有天马微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承载着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助力厦门打造全国新型显示产业高地的重要使命。产业园的顺利投用,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当时项目用电需求非常急迫,电力外线工程涉及16公里电缆铺设,任务重、难度大。”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建设管理部主任高峻峰回忆。面对挑战,“电力服务专班”迎难而上,“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专班通过提前预判施工难点,优化采用分段施工方案,同时强化与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的协同联动,建立招标采购快速响应机制,高效解决了电缆采购等关键环节的时序问题,全方位保障了这项园区供电“动脉”工程提速增效,最终确保了6月11日的成功送电。

  接下来,火炬高新区将依托天马产业链工作专班,筛选优质外地供应商,补齐补强产业生态,按照“芯-屏-端-软-智-网”生态圈,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将平板显示配套产业园打造为国际一流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推动与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产业融合。

  要素护航 筑高质量发展“基石”

  电力保障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高峻峰表示,下一步,片区指挥部将深化“产业服务小组”工作机制,对片区所有产业项目开展全覆盖式要素保障摸排。重点核查项目周边水电气供应、道路管网、雨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进度,精准比对其与产业项目投产时间节点,确保无缝衔接。“一旦发现配套设施建设可能滞后、影响项目投产的情况,我们将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管理机制。”高峻峰强调,指挥部将集中调配资源、倒排工期,以超常规举措加快配套要素建设,全力护航产业项目顺利投产,为高新区乃至厦门市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导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管轩 雷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