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耐心资本聚厦 向“新”而行
今年我市涉及新材料企业融资已达5起,去年全年仅6起
发布日期:2025-04-18字体大小: | |

  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

 

 钜瓷科技产品

  扩产能、强研发、拓市场,今年以来,我市新材料领域的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和耐心资本“联姻”。这些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他们的知名度不大,却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发展特征,大多是细分领域的“领头羊”,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新材料企业受资本青睐,也从侧面反映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创新活力。

  文/记者 张海军 图/受访单位提供

  氮化铝粉末产能全球第二 钜瓷科技完成C轮融资

  新材料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每种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常常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飞跃。最近,深创投C轮投资加码厦门钜瓷科技。这是一家深耕高品级氮化铝材料的企业,凭借“高纯度、高热导率、高绝缘性”三高技术优势,持续为军工航天、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支撑,本轮融资将加速其全球产业布局与尖端应用研发突破。

  深创投选择钜瓷科技,看中的正是其在关键材料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实力。作为氮化铝粉末产能全球第二的企业,钜瓷科技在今年成功量产氮化铝陶瓷,实现从“面粉”到“面包”的突破,技术附加值更高。

  氮化铝粉末被称作“导热界的王者”,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高品级氮化铝粉末制备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直到钜瓷科技采用低温碳热还原法,量产出高品级氮化铝粉末,才实现国产化。

  相中钜瓷科技的伯乐还有其他知名创投和企业。此前,钜瓷科技曾获得比亚迪、厦门火炬集团、厦门高新投等多家机构的投资。2024年完成B+轮融资(湖杉资本领投),投资方还包括再石资本、厦门火炬集团等产业资本。

  随着资本的持续注入,钜瓷科技步入发展快车道:2019年,获深圳向日葵投资,产能提升至60吨;2021年,由中科创星领投完成融资,产能扩至200吨;2022年,获比亚迪、富乐华产业方的B轮战略投资;2023年,3万平方米新产业园投入使用,新上产品附加值更高的复杂形状氮化铝陶瓷制品新产线。

  年产中间相沥青50吨 中欣新碳完成A轮融资

  近日,位于火炬石墨烯产业园的新材料企业中欣新碳传来了好消息:这家刚刚成立3年的创新企业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厦门高新科创天使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大产能、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及连续长丝产线建设等方面,并进一步拓展其产品在军用、民品两大领域的应用。

  中欣新碳的主要产品是中间相沥青。中间相沥青(MP)被誉为“高性能碳材料之母”,是一种典型的向列相液晶,是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一种优良前驱体。碳纤维领域长期由聚丙烯腈基(PAN基)产品主导,其市场份额超90%。然而,PAN基材料在模量(通常低于300GPa)和导热性(不足150W/m·K)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满足航空航天、尖端装备等领域对超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中欣新碳选择另辟蹊径,聚焦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研发。该材料模量可突破800GPa,导热率达1100W/m·K,被视为弥补PAN基短板的关键技术。中欣新碳创始人李四中博士团队通过分子结构创新,成功平衡稠环芳烃的流动性与其形成液晶相的能力,突破原料稳定制备的瓶颈。

  中欣新碳成立时间不长,但已实现高模量、高导热、高可纺性的中间相沥青50吨/年规模化稳定制备,以及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和碳碳复合材料的小规模制备。公司研发的中间相沥青产品能同时满足纺丝和制作泡沫碳产品的需求,量产后已实现面向科研院所和航空航天单位的销售。同时,其沥青纤维线建设也正在推进,预计今年8月实现运转。

  新材料企业融资频发 展现出强劲创新活力

  近日,我市高分子材料企业科艾斯化学有限公司(下称“科艾斯”)完成了A轮融资,由火炬创投独家投资。

  高分子材料一般由主成分和添加成分组成,这些高分子助剂或功能材料往往在材料制造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提升韧性、刚性、耐温、耐候性和剥离强度等。相容剂是高分子助剂的重要种类,也是科艾斯的核心产品之一。

  3月初,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单壁碳纳米管的厦企华碳科技,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厦门国兴投资等。公司董事长胡丹丹说,华碳科技单壁碳纳米管一期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年产20吨单壁碳纳米管粉体,产值数亿元。

  专注光通信核心材料研发与应用的森一量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近日连续完成了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天使轮由蓝图创投独家投资,Pre-A轮则由两家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产业资本联合投资。森一量子成立于2022年8月,是国内少数能够规模化量产磁光功能晶体、特种陶瓷等高端材料的高科技企业。

  2024年厦门创投领域投融资事件总数为120起,其中涉及新材料行业的融资仅6起。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仅过去不到4个月,厦门新材料融资事件已达5起。这背后,一方面是新材料企业主动对外释放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厦门推动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纷纷参与,资本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