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探寻厦门火炬高新区里的创新“之火”
发布日期:2021-07-15字体大小: | |

  

  以不到厦门3%的土地面积,实现厦门43%的工业产值;聚集各类企业超1万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连日来,记者在厦门火炬高新区走访,高新区里的创新创业热潮让人振奋。

  成立于2017年的生物角(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细胞培养基就像细胞生长的土壤,在干细胞研发上,细胞培养基是最大的成本支出,大概占到总成本的80%。”公司负责人仝彩玲说,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目前公司研发出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已向部分干细胞生产企业、高校供应,产品性价比高于国外同类进口产品。

  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创建三十年来,火炬高新区从岛内不到1平方公里的“试验田”起步,发展为目前的“一区九园”,支撑起厦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厦门火炬高新区里的火炬广场。(厦门火炬高新区供图)

  创新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发展的第一动力。记者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众多企业以科研创新为引擎,逐渐抢占价值链高端,展现出勃勃生机。

  “1992年ABB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落户火炬高新区,如今,厦门已成为ABB全球最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实现了从生产制造基地到创新研发基地的转变。”ABB(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永占说,2018年,位于火炬高新区的ABB厦门工业中心投入运营,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研发基地。

  

  ABB厦门工业中心生产车间现场。(厦门火炬高新区供图)

  “自2011年落户火炬高新区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并培养数千人的研发团队。经过十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先进的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000多件,未来将瞄准全球市场,逐步布局透明显示、全息显示等前沿显示技术,进一步提升自身技术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火炬高新区致力于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力促资金、人才、产业有效协同,园区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企业集群。”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倪杰说。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紧扣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着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不久前,总投资480亿元的厦门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主厂房封顶。“在园区‘保姆式’的服务下,项目主厂房从土方开挖到结构封顶仅用210天,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王磊说,新项目计划今年9月份、10月份进设备,明年一季度投产。

  

  厦门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效果图。(厦门火炬高新区供图)

  这只是近来入驻火炬高新区的龙头项目之一。随着中航锂电、浪潮、神州鲲泰等企业的一批龙头项目相继入驻,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聚集,高能级项目在火炬高新区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既提升创新创业的软环境,更搭建产业落地扎根的大平台。5月份,厦门火炬大学堂正式揭牌。作为一所平台型产业大学堂,火炬大学堂将致力于搭建政企学研、产学研用深度对接合作的新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一流服务。

  “我们将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引导企业提高核心技术能力,以技术创新塑造发展的硬核实力。”倪杰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