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M00203-03-02-2013-001 文号:  
发布机构:   厦门火炬高新区 发文日期:   2013-02-27
名称:  火炬高新区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
内容概述:  火炬高新区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
火炬高新区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
发布时间:2013-02-28 字体大小: | |

  火炬管委会

  (2013年2月1日)

  第一部分  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厦门火炬高新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坚持项目带动、研发带动、资本带动、人才带动,打造“新火炬”,建设“特区中的特区”,积极探索融资、开发、建设、招商和管理新模式,园区拓展有序推进,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发挥了国家级高新区在引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全年高新区完成生产总值418.59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75.08亿元,占全市比重首次超过四成,增长27.3%,增速高于全市一倍;出口创汇170.65亿美元,增长12.39%;固定资产投资97.35亿元,占全市工业固投的36.65%,增长25.35%;实际利用外资2.75亿美元,增长19.44%;财政总收入54.9亿元,增长17.4%;区级财政收入16.8亿元,增长26.8%。新增联想、冠捷2家上百亿产值企业,火炬高新区上百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

  一、坚持载体和项目建设,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规划建设新的产业功能区,实施跨岛扩区发展。位于同安五显的火炬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安基地已启动建设,园区产业定位于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商务、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等。加快科技创新园建设,研发楼群超额完成固投任务,研发楼群的2、5号楼已封顶。科技创新园按照低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示范区的要求,已规划一组绿色市政道路、一组绿色建筑示范楼群、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广场、一个绿色人才社区等“七个一工程”建设。完成科技创新园核心区一期场平工作。整合园区可利用建设研发楼的岛内空间,助力实施研发带动。

  积极实施五大战役,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五大战役考核成绩优异。天马TFT加快建设,实现了年底试产。开发晶已建成LED外延片芯片生产线8条,5条已满负荷生产。爱思开钢铁、万德宏光电、柏恩氏电子、友达四期、厦迪亚斯、三维丝、唯科模具、长濑电子、明翰电气、清源光电、乾照光电等11个项目实现竣工。举行高新区百亿动工项目开工仪式,进一步彰显高新区强劲的发展态势。新开工建设久元、宣凯、协同兴等企业项目。

  二、坚持做大做强做优产业,产业发展竞争力进一步夯实

  继续做大做强光电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50.03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53.52%。依托厦门天马、开发晶、宸鸿、友达、冠捷科技等两岸光电龙头企业,围绕新发光材料、新型显示技术和功能型封装等核心技术,着力吸引两岸优质光电大项目和配套企业落户高新区,促进光电产业沿着平板显示和LED高端方向延伸,加快形成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千亿光电产业集群。宸鸿科技获2012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

  提升计算机及通信设备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48.26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36.52%。着力依托DELL、联想移动等企业,发展嵌入式软件、IC设计制造、云计算、新一代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推动新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终端智能化服务系统平台的研发及产业化,促成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戴尔服务中国总部大楼正式启用。园区共有5家企业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年审或新认定,占全省一半以上。美亚柏科进入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潜力上市公司百强榜单。

  建设面向全球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8.1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6.65%。积极打造全球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产业新技术研发基地,抓住国家智能电网发展契机,依托6家ABB系企业、许继集团、科华恒盛、华电开关等龙头企业和本土配套企业,开发智能开关、配网一次设备、配网自动化系统、智能环网柜等智能输变技术及设备,培育本土高水平的协作配套体系。 ABB将在高新区设立增效节能中心分中心,依托ABB在工业增效节能方面拥有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以增效节能服务为切入点,整合相关业务,形成“技术-产品-工程-服务”的产业链,为中国及北亚地区的客户提供全面的增效节能解决方案。园区有四家企业入选中国电气工业年度百强榜。

  打造海峡西岸最大软件基地。依托现有软件产业基础及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这一优势,着力科技金融率先示范作用,在新型业态方面先行先试。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IC设计、服务外包为产业发展重点,继续做大做强三五互联、易联众、美亚柏科、4399,继续培育和形成一批大型软件骨干企业、成长型软件企业和优秀软件产品,打造新拳头产品,创造出新品牌。全年新增软件企业(含文创、电子商务)53家,新增注册资本6.77亿元。三五互联获2012最受厦门中小企业欢迎信息化服务机构荣誉。厦门快普信息技术解决跨系统跨模块数据信息共享,获2012中国管理软件新锐企业荣誉。

  围绕发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高新区共引进外资新项目和增资项目50个,其中新引进项目24个,增资项目26个。在新引进和增资的项目中,投资总额上千万美元的项目有10个。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75亿美元,其中一次性到资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有6个。

  实施合作与交流,资源互补共建,促进产业发展。立足两岸共同培育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实施两岸共建和“一群多园”两大建设方略。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华海峡两岸医疗暨健康产业发展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永春县人民政府、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促进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的建设。厦门市政府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建设“厦门·火炬现代生物硅谷科技园”,瞄准国际顶级生物医疗中心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孵化、加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厦门火炬生物医药分离纯化与检测中心正式签约落户。着手与厦门大学共建大学科技园,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共建“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南方中心)”。

  三、坚持自主创新,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帮助园区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和区级等专项资金总额超过4.4亿元,共获21个2012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占全市近45%。为企业争取国家财政扶持6561万元,省级财政扶持100万元,市级财政扶持2708万元。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参加博览会和产品展示会,通过各类展会,高新区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效应不断扩大。火炬高新区9家企业入选省战略性新兴骨干企业,企业涵盖高新区三大支柱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3家企业入选“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百家最具创业潜力企业”。美亚柏科承担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实施“人才带动”战略。通过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完善全方位支撑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建设。认真做好国家级人才计划、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的申报工作,进行“留洽会”、“双百计划”项目对接。兑现省、市人才补助资金、人才房补贴等人才扶持资金4726万元。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创业人才1名,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9名及创业创新团队2个,市“双百计划”创新类海外高层次人才2名、领军创业型创业人才16名,推荐入选省优秀回国人员3名,省留学人员工作先进个人1名,市科技顾问1人。3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过半数厦门“双百计划”的人才项目落户高新区。中组部人才局、省人才办对火炬高新区的高层次人才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努力为园区企业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海西股权投资中心引进股权投资类企业45家,注册资本14.5亿元,基金规模达70亿。麦克奥迪(厦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火炬高新区第6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目前高新区各类上市后备企业达50家。

  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高新区已拥有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目前在站博士后9人。2家企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企业,3家企业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设备依托单位。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及厦门火炬东部孵化园、美亚柏科承担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入选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高新区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64家,占全市的近四成。厦门创业园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国综合排名进入前列,目前在孵企业600多家。

  指导企业推进名牌发展战略,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目前园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福建省著名商标23件,市著名商标33件;中国名牌产品2项,福建省名牌产品39项。高新区新增各种专利201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153项。厦门火炬高新区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这将有利于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运用,提高运用知识产权转化能力,提升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

  四、坚持财力建设,国企和国资实力进一步加强

  坚持培育和发掘新税收增长点,加强税源建设,充实财政收入。主动与税务、工商部门做好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络工作,坚持“财税联络小组”的日常性联动,强化财税联席会的功能,加强各方信息沟通,有效充实税源。

  规范公共资源市场配置,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规范公共资源市场配置流程,开展公共资源市场配置。制订了《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厦门火炬高新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厦门火炬高新区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等3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深化国有资产和国企管理,促进国企更好地发展。同时对委属企业进行增资,鼓励委属国企走出去,参与市场竞标,锻炼队伍。依靠完善的火炬高新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房产代管单位、业主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实施准确、高效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加强依法治区及制度建设,效能、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积极推动《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修订,为高新区在新形势下更好发展提供法规保障。该《条例》修订已被列为2013年市人大、市政府立法计划的法规正式项目。

  完善管委会管理的规章制度,促进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深化效能建设年”各项措施,制订高新区管委会年度绩效评估指标考核体系,出台机关效能建设九项制度及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若干规定以及“马上就办”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干部的执行力、管理力、协调力和带动力。开展“四查四看”、“公众评效能”等活动,深化效能建设。按照积极探索融资、开发、建设、招商和管理新模式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机关各项工作制度,调整和充实内部处室职责及委直属单位的职能。成立厦门火炬高新区综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改常态工作机制、动态跟踪汇报机制。认真帮助企业和员工解决在通关、出行等生产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妥善解决了埭辽水库及新丰库水体环境问题,园区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景观进一步提升。

  管委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20年先进集体”、“厦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进集体”、“厦门市创业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厦门火炬高新区网站获得2012年“全国高新区门户网站综合影响力优秀奖”。

  六、加强党建和廉政工作,文明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积极践行“党建引领、人才带动、助推发展”的品牌理念,打造“火炬引擎”党建品牌。落实“2233”非公企业党建等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百日会战”集中组建等活动,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选拔任用和调整了一批干部,充实工作力量。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委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开展带头创先争优做满意公务员活动。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火炬特色惩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管委会被授予市直机关“十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一批先进党组织和个人获得全市和市直机关党工委表彰,在高新区内表彰了一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抓好文明创建和群团组织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城乡共建、社区共建、军民共建、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交通督导、洁净家园、义务植树等活动。举办“道德讲堂”活动。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高新区首届企业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业余生活,增强高新区凝聚力。管委会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市级文明单位增至3家。

  抓好安全生产和园区维稳工作。完成1048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复核定级工作,完成率达100%,有15家企业成为市标准化建设重点先行示范企业,相关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园区安全生产指标符合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管理指标要求。做好信访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园区保持安全稳定。

  第二部分   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火炬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打造“新火炬”,建设“特区中的特区”的关键一年。火炬高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厦门全面实施跨岛发展战略、综改为契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以更饱满的激情,锐意进取,强化高新区的“高、大、新”,进一步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引领科技创新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计划全年工业总产值1845亿元,力争突破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460亿元,增长18%;出口创汇183亿美元,增长7.24 %;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33.5%;财政总收入56.83亿元,增长6%;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以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数为准。

  一、进一步推进新园区及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承载力和带动力

  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支持火炬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为契机,着力抓好火炬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安基地和科技创新园建设,按照功能更完善、配套更到位、景观更优美的要求建设好新园区,抓紧园区配套建设,促进一批入园企业开工建设,进一步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承载区和示范区作用。坚持高科技、高效益、高质量、高水平打造新园区,促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抓住厦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时机,加快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一群多园建设,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认真抓好火炬(翔安)产业区基础设施配套、科技创新园基础设施及配套、火炬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安基地基础设施配套、科技创新园创新研发中心、天以及天马微电子、中船重工725所、海西股权投资中心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动中电30所、海峡现代农研院、ABB岛外工程、深圳玛蒂瑞尔项目、鸿基伟业复合材料、永飞新材料、祥达二期、立林科技、罗西高效电机、恒联机械制造、元谷与中华电信、4399增投项目落地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委领导牵头抓项目,各处室及委属单位人人参与抓项目,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促项目早动建、早竣工、早投产、早达产。

  二、进一步加大力度抓招商引资,不断增加高新区的发展后劲

  一是引进研发能力强、企业发展实力强的大型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央企,不断夯实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通过引进高新区支柱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生产节点的引进,不断增强产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高新区的品牌效应,增强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实力,在涉及生产生活的重要的、新生代产品中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为产业联盟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增强高新区的竞争力。二是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出台高新区个性化的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有助于产业集聚及产业链延伸、具有强大产业竞争力的企业总部入驻。特别要利用高新区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先行先试,加强对接台湾拥有领先技术、在全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在此设立营运中心,三是加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及电子商务。继续围绕云计算、物联网、IC设计、高端软件、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抓项目的落地,力促一批在业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在园区投资设立电子商务项目。

  三、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利用火炬品牌进行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增强研发机构的规模和整体实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充分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作用。着力两岸科研院校、企业共同设立合作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团队科研成果对接转化。力促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厦门大学—火炬科技园、北大生物产业园、闽省(厦门)新兴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项目投建。鼓励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标准制订。

  落实支持企业研发的各种有利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培育更多成长型科技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对重要核心技术、重大装备的研发项目或重大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给予更多研发费用资助。

  四、进一步加快海西股权投资中心建设,不断做强高新区科技金融业

  加强对园区内的高成长、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企业的股权投资。紧紧抓住高新区拥有创新资源的优势,积极打造科技金融发展热土。利用委属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联合力量,协作共建,强力发展高新区科技金融。加快建立和完善股权投资的信息平台,进一步构建海西股权投资中心的 “全面性、无偿性、专业化、个性化”管理服务体系。从火炬高新区成为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示范区出发,重点推动海峡两岸科技与金融的交流发展及资本市场的互补,进一步吸引风投、创投和相关中介及服务机构进驻,致力将海西股权投资中心打造成设施一流、功能完善、政策到位、服务齐全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创投资本集中区,力促海西股权投资中心成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典范。加强股权投资经验案例的积累,利用海西股权投资中心的成功运作,展现高新区支持创新、适宜创新的优势。支持和帮助企业上市。继续抓好密切跟踪“新三板”工作。

  五、进一步强力实施人才工程,不断夯实发展源动力

  继续实施“人才带动”战略,进一步提高人才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建设“人才特区”。继续开展国家、省高层次人才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做好市“海纳百川”人才政策落实工作。着力构建个性化政策体系,制定实施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政策,研究出台符合高新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企业发展需求的特色人才政策,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人才企业做强做大。以项目促人才成长、以研发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以资本促技术得到更好的转化的发展促进。继续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以才引才、以才聚才。

  六、进一步加强党风勤政廉政建设,不断巩固文明和谐园区氛围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着力抓好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机关党组织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队伍,建立一支适应打造“新火炬”、建设“特区中的特区”的坚强队伍。继续实施“党建引领、人才带动、助推发展”品牌建设,贯彻落实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下基层、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和效能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深化效能建设年”各项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按照“双强六好”标准,进一步完善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创新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方式。在园区非公有制企业中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233”工作法,建设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和党群活动阵地示范点,抓好非公企业典型点培育。发挥好高新区网上党校平台、党员远程教育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扎实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严格按照省级文明单位标准,做好新一届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主动实施“公仆爱心行动”系列工程,积极推动“道德讲堂”、“城乡共建”、“春雨育青苗”等文明共建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文明交通伴我行”、义务献血等学雷锋社会公益活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继续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继续加强园区的安全维稳工作。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争取全面达标。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排查、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园区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