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M00203-03-01-2011-001 文号:   厦高管[2011]83号
发布机构:   厦门火炬高新区 发文日期:   2012-03-27
名称:  厦门火炬高新区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内容概述:  厦门火炬高新区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厦门火炬高新区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1-05-31 字体大小: | |

厦门火炬高新区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试点建设,为推进“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两个先行区建设”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围绕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建设的中心任务,十二五期间应牢记四种“定位”意识:牢记“对台特色”定位,必须成为深度对接台湾先进制造业的前沿阵地,必须成为对台产业合作与科技交流合作的强大载体,努力成为两岸创新合作的战略性枢纽;牢记“品牌定位”,必须成为国家光电产业集聚的首选地,必须成为企业总部或行业研发总部重要聚集区,努力成为两岸民族自主品牌建设的主要基地;牢记“新兴产业”定位,必须成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排头兵,努力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牢记“发展转型“定位,必须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引领者,努力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型经济增长的模范区。

  ——战略要求:成为国家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将自己打造成“两岸创新发展与合作的战略性枢纽”、“引领厦门市和海西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增长极”和“多元文化共存、知识全球互动的科技社区”。

  ——产业定位:沿着“主攻项目、提升产业、优化平台、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设备(含光显示、移动通讯、互联网及智能终端、集成电路、软件业、物联网、云计算)和输配电成套设备等产业技术领域,重点打造“国家光电显示基地”的产业品牌;培育并建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发展驱动力:把握产业生态演进规律,继续坚持项目带动,以改革创新精神突破现有发展模式,着手实施“资本带动”和“研发带动”,探索出项目带动、资本带动、研发带动三力齐驱的产业发展模式。

  ——落脚点: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质量;建设多层次人才梯队,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人才、产业、自主研发相互促进的新机制。

  ——主要路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和“两岸科技、产业创新合作与交流”基地建设;

  ——主要观念:树立品牌观念,对准“国家光电显示产业基地”的产业定位,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提升产业品牌效应,提炼高新区的全国辐射力;树立“创新探索”观念,探索“研发带产业、资本带产业”的产业新增长路径,对新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不断归纳与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树立“量质结合”的观念,开发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既要注重内涵充实也要注重外延扩张,服务者在具体工作中要处理好效益和效率的矛盾;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立足企业服务需求,靠前服务站位、创新服务手段、充实服务价值;树立和谐园区观念,力保企业生产运行安全、员工生活工作安稳、社会服务配套有力。

  ——主要抓手:继续紧抓开发建设不放松,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功能布局集中、资源开发集约”的宗旨,开发建设出能承载 “优质项目、科技资本、高水平研发力量”的拓展空间;继续紧抓招商引资不放松,以“做精、做强、做大”三大支柱产业为招商主干思路,以高品质的项目促进“龙头骨干带动、协作配套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继续紧抓创业孵化不放松,以创业中心、软件园、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三大孵化基地为依托,大力引进高水平创业团队或人才,培育一大批优质高技术种子企业、高成长瞪羚企业,成为吸引科技金融资本集聚的强大项目源和厦门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继续紧抓改革创新不放松,紧跟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势,以更为灵活的用人机制、更为合理的薪酬制度来吸引多层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健全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

  瞄准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建设的各项具体指标,到2015年总体上实现经济发展(五个翻番)、建设开发、科技孵化、自主创新四大类目标(见附表二)。

  ——经济发展目标:实现“五个”翻番(经济规模翻一番,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占全市50%;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翻一番,超过65亿元;出口创汇翻一番,达到2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一番,超过2400亿元)。

  ——建设开发目标:新拓展园区承载空间10平方公里;

  ——科技孵化目标:三家国家级孵化器在孵项目总数超过1500家,孵化面积超过80万平米,建成“瞪羚”企业加速器,在育“瞪羚”企业100家。

  ——科技与金融结合目标:建成海西股权投资中心,建设海西股权投资中心,引入各类中介服务机构20家,设立5-8亿元的产业金融引导基金,吸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100亿元,撬动各类社会资金累计达300亿元,初步建立起涵盖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自主创新目标:建立区域创新中枢,高新区技术企业30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或工程中心超过50家,新增专利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300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承担各类科技计划1000项以上。

  ——引进创新人才目标: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30项,吸纳优质创业团队200个,积极搭建多层次人才梯队,园区每万名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到25%。

  二、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凸显对台特色原则。围绕“国家光电显示产业基地”的产业定位,以国家对台交流合作基地和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为依托,以台湾同胞或台资企业为纽带,以深度对接台湾高技术产业转移或吸纳高新技术人才为目的,以提升两岸产业科技互补优势为内涵,营造台湾同胞创业创新、台湾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浓厚氛围,构筑两岸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强大磁场。

  必须坚持研发带动原则。坚持研发带动产业发展原则,在企业技术改造、自主研发、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中心、公共服务(共性技术、金融支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方面,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海峡两岸产业与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引进国家大型科研院所分部项目及其产业化基地项目;积极引进跨国企业或行业区域性总部研发项目;大力引进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各类研究机构(如机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建筑研究设计院)和国际水平技术团队;建立“瞪羚”企业加速器,快速壮大自主创新水平高的种子企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必须坚持资本带动原则。抓住厦门市建设两岸金融试验区的机遇,力促科技孵化和资本孵化联手,对接台湾股权投资产业,建设海西股权投资中心,规划建设出包含高档写字楼、顶级商务配套、高星级酒店在内的高端城市配套建筑群,吸引一大批境内外创投机构、基金公司落户园区,初步搭建起涵盖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资本平台,打造海峡西岸科技金融结合的示范区,形成超百亿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

  必须坚持项目带动原则。围绕项目规模和质量,根据技术路线、产业知识图谱、关键人才、产业竞争优势四个方面,加强产业技术潮流分析,结合厦门市培育百亿元产业链规划,结合本地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教、人才、资本等资源,瞄准产业关键技术环节,研究制定平板显示、计算机及通讯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现代服务业(软件与物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的招商序时计划,绘制出各产业面向全球的竞争地图,引进一大批、壮大一批支撑各条产业链的新项目,做精、做大、做强各条产业链。

  必须坚持土地集约开发原则。始终坚持土地集约开发、资源循环利用的开发建设宗旨,综合考虑项目技术含量、资金密度、经济和社会效益、环保等各类指标。严格按照资金密度、建筑面积集约度、自主知识产权投入(技术、人才)密度、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出率等多种内涵性经济指标来引进项目。

  必须坚持服务优质原则。围绕园区规模发展、企业服务需求,加强各类企业服务需求信息的整理、研究与分析,提升政府服务的专业性。进一步发挥“管委会”或“指挥部”的体制优势,不断壮大服务队伍的规模与质量,强化服务支撑体系,完善服务内容,提供“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包。另外,从机制体制上理顺各类创新网络的关系,探索创新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并努力筹建统帅各类创新资源共振平台,保证各类创新活动的同步、协调。

  三、具体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火炬高新区要在认真总结20年高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高新区13.75平方公里核定面积内,单位面积产出要超过200亿元/平方公里、单位产出能耗要比全市工业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

  ——“十二五”末新增工业产值翻一番,超过3000亿元,占全市的50%以上,年均增速大于15%,工业增加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争取达到28%;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 600亿元,年均增速大于15%。

  ——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70亿元;

  ——五年共吸引国内外投资150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10亿美元,合同利用内资80亿元;

  ——十二五末,出口创汇翻一番,超过220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达到15%;

  ——十二五末,财政总收入超过65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0亿元以上;

  ——十二五末,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一番,超过2400亿元;

  ——到2015年,入区企业数超过3000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8家,超十亿元企业20家,超亿元企业超过80家,区级税收过百万的企业350家。

  ——到2015年,高新区从业人数达到15万人,且万人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理工科人数比例达到25%。

  2.产业结构目标

  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设备(含光电显示、移动通讯、互联网及智能电网、集成电路、软件、物联网、云计算)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等产业技术领域,抢占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等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鼓励企业开展生产服务业或研发性服务活动,大幅提升其他产业(现代服务业,如物流或金融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十二五”末,高新区各产业发展目标为:光电显示产业达到1500亿元,占比50%;计算机及通讯设备产业达到1000亿元,占比35%;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超过200亿元,占比9%;现代服务业(软件、物流或金融业)销售收入达到90亿元,占比3%;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产值达90亿元,占比3%。

  3.创新发展目标

  ——到2015年,区级财政每年对高新区企业创新扶持投入达到区级财政收入8%以上,带动企业自主研发每年投入占高新区工业增加值的3%;

  ——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00家以上,成为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争取超过50%;

  ——到2015年,经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超过50家,新增专利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0件;

  ——到2015年,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超过1500个,承担各类科技计划1000项以上。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量达到6个,其中国家级4个。

  4.资本平台建设目标

  ——到2015年,产业金融服务平台1个——海西股权投资中心;

  ——设立产业金融引导母基金1个,规模为5-8亿元,跟进投资的产业金融引导子基金7支以上;

  ——成立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小额贷款和信用担保的资金专项;

  ——吸引各类风投机构超过20个,吸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撬动各类社会资金累计达到300亿元;

  ——新增国内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8家以上,新增“新三板”上市20家以上,各种上市企业总数超过50家。

  5.园区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建设园区拓展定位,重点建设厦门科技创新园和海西股权投资中心,着力布局总部基地、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商务配套、高档写字楼等功能性、高端化的物理载体,打造吸引高端人才、高质量团队的“人性化”城市综合体。

  ——保证万元GDP能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0%;

  ——年均土地开发建面积设不低于200公顷/年;

  ——土地开发总量新增10平方公里。

  四、具体发展任务

  (一)招商与产业链延伸任务

  1.光电显示产业。光电显示产业重点围绕平板显示和LED两个产业领域进行延伸。平板显示按照“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中发展面板生产和产业配套体系,做大平板生产规模,建设国家级光电显示产业集群,争取成为国内重要的平板显示产业生产、研发基地,实现产值规模过千亿元”的定位,结合3D触摸产品、三网(广电网络、互联网、移动通讯网)融合产品等潜力巨大的新产品方向,特别考虑未来手机类产品趋向于智能化及触摸屏化对小尺寸面板的要求,发挥2.4寸-10.1寸的中小尺寸面板自给能力的优势。实现如下任务:实现中世代面板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发展面板生产协作配套体系;支持建立新型显示技术研究开发、软件研发、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产业公共平台建设。LED按照“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并重,以发展LED产业技术和应用为核心,建设全球现代照明产品生产基地”的定位:通过与台湾同行在标准研究制定、工艺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合作,大力提升LED芯片、封装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抢占产业制高点;加快LED应用于普通照明的产业化进程,实现照明产品的升级换代;发展玻璃管、荧光粉、灯丝、灯具等照明器具产业链上有关环节的生产项目;争取引进LED芯片蓝宝石基片材料、功率型高亮度蓝绿光外延片及芯片制造、贴片式封装、新发光材料(碳化硅)及功率型封装生产项目。2015年,整个光电产业链产值达到1500亿元的规模产值。

  2.计算机及移动通讯设备产业链。按照“加快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战略思路,产业链延伸任务为:抓住当前全球电子产业跨国转移的新趋势,努力吸引发达国家企业在厦门发展技术研发、物流、产品销售等产业环节;大力引进大型自主研发类的央企项目,努力发展嵌入式软件、IC设计制造、云计算、新一代通信技术,破解关键技术缺失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引进新型电子元器件、组件生产;积极参加国家“核高基”专项、“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网” 专项等,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逐步发展高端传感器元件、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网节点、传感器网关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2015年,计算机及移动通讯设备产业链力争产值达到1000亿元。

  3.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链。按照“成为全球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名牌产品生产基地,由配电设备领域向输电设备领域延伸,培育高水平的协作配套体系,力争产值规模达到200亿元”的定位,产业链延伸任务如下:加强包括试验设施在内的研发能力建设,支持产业链上企业工艺技术改造,重点研发智能电网需求的智能开关、配网一次设备、配网自动化系统、智能环网柜等智能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提升高压、超高压或特高压产品等新技术项目;争取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液压机构、GIS部件、铜板加工、绝缘制品、有色金属铸造、表面处理等工艺专业化企业;争取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发展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高压直流输电关键部件、用户端专用产品等新项目;建立政府采购促进产业发展的常效机制;促进成套产品(特别是高压产品)在省电网建设中应用等。预计2015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4.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环保)战略制高点和现代服务业(物流及软件)。依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大力发展“515”工程,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在“十二五”期间将面向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和嵌入式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吸纳全球领先的创业团队,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30余项,吸纳优质创业团队200个。结合国际新型工业和信息化融合、行业信息化的机遇,加强与国家各部委的沟通,加强与握有行业技术标准话语权的专家权威的沟通接触,加强与省级行业决策部门的沟通。,利用厦门地理及环境优势加强与央企的联系和合作,引进大型产业化研发项目3-5个。从区域总部、央企研发总部、高科技产业聚集、行业信息化等产业新机遇入手,把国家或央企的科技大项目、技术细分上有持续优势的潜力公司、行业研发总部(如烟草、汽车、石化、银行等行业的研发总部)等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引进到高新区。依托软件园一期、二期、三期积极引进世界知名软件企业3-5家,大型文化创意企业3-5家,打造海峡西岸最大软件基地和创意城。依托火炬(翔安)B型物流中心,结合园区物流需求,多层次引进各类物流企业30家。力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上、现代服务业延伸有新突破,到2015年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值超过100亿元,在3-5年内再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上市企业。

  (二)发展转型与创新发展任务

  1.打造“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战略性枢纽”。做好、做实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打造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战略性枢纽。围绕国家“光电之都”的定位,深度对接台湾光电产业转移。依托台湾学者创业园、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台湾光电子孵化器,大力吸引台湾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实施两岸名校大学产学研合作,努力转化其科技成果,力争吸引各类台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专业咨询机构、培训机构及科研促进机构等)。

  2.大幅提升企业孵化及加速成长能力。沿着新生企业成长路线,结合创业创新需求,依托3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2家专业孵化器,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创业项目,抢占产业新热点和制高点。大力建设现代企业加速器,围绕新增 “瞪羚企业”(产值在3000万元-2亿元的高成长企业)的各种快速扩张需求,给予物理载体、共性技术支持、管理咨询、金融支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力争2015年在育“瞪羚企业”达100家。

  3.研发力量吸附。鼓励企业研发,承接境外(特别是台湾)企业总部研发力量转移。除了在企业研发机构设立、专利资助、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力度扶持外,继续针对各类创新载体(产学研合作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创业金融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出台区别化的鼓励政策。吸引在厦台资企业、外资企业、央企总部研发、行业总部、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迁移至厦门。吸引各类事务所、人力资源等中介专业知识咨询机构入驻高新区。吸引具有行业标准话语权的国际(含台湾)技术标准协会、行业技术协会、产业技术协会和技术创新协会等机构20家。建立洞悉技术发展潮流和趋势、高水平的专家信息库,积累技术知识人脉。筹建设立海外(美国、欧洲、澳洲和台湾)创新合作促进机构,便于境外人才引进、境外市场开拓。联合市知识产权局申请国家知识产权转化中心产业化基地试点;联合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4.打造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和利用各类创投资金、借贷资金、担保资金、中介金融服务机构,搭建“海西股权投资中心”,促进科技创新项目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对接各类创新资本,针对上市企业富余融资和税收优质企业富余资金,深度对接各类新型优质创业项目。“十二五”期间吸引各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20余家,设立产业金融引导母基金(规模5-8亿元),力争年吸纳各类创投资本、信贷资本、社会民间资本等创新资本达300亿元。

  5.激发企业自主创新。除依靠高企税收优惠、专利资助、创新基金项目、企业改制上市、企业名牌或品牌等多种自主创新扶持政策外,为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财政扶持资金,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大力促进企业品牌建设。积极鼓励企业承担国家火炬计划、创新基金、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跨国成果孵化等各类资助研发项目,力争“十二五”期间用于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各类扶持金达到10亿元。

  (三)建设火炬高科技走廊的任务。

  结合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市及“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新区带动并引领所在行政区发展的功能优势,实现火炬园、创业园、信息光电园、北大生物园、海西股权投资中心、厦门科技创新园、火炬(翔安)产业区、同集园等拓展空间的整体链接,形成火炬高科技走廊,并争取再拓展10平方公里新空间。

  1.打造高新区的智能集中区。以厦门科技创新园为基础集中打造一批体现产业创新内涵的空间载体,用于吸纳企业办公总部、大型科研机构分支及其产业化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分部、软件及IC设计等高端研发力量入驻;建成“瞪羚”企业加速器,满足高成长中小科技企业急剧扩张;以及用于高新产业先进概念示范区(如低碳工业园示范基地)。

  2.大力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在原华夏学院旧址规划建设出包含高档写字楼、顶级商务配套、高星级酒店、高品位文化娱乐设施在内的城市综合体,构筑厦门市地标性建筑群,吸引一大批境内外创投机构、基金公司落户园区,形成超百亿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建成海西股权投资中心。初步搭建起涵盖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资本平台,打造海峡西岸科技金融结合的示范区。

  3.精心布局,谋求新兴产业制高点。大力实施515工程,积极搭建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项目落地的平台与相应承载空间;充分发挥火炬高新区创业创新孵化的优势,积极满足高成长中小型科技企业快速扩张需求。积极拓展新区域用于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以及用于引进和培育光电产业链关键技术的上游厂商。

  4.加强配套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重点围绕火炬(翔安)产业区、厦门科技创新园,按照知识型园区功能定位,集中配套一些包括创新载体、科技地产、人才公寓、文化娱乐场馆等在内的一批工程,形成集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商贸商务、生态休闲、教育培训、人文交流于一体的创新型社区。

  (四)服务提升与服务体系完善任务。

  1.服务队伍建设。围绕“相对行政集中处理”关键点,集成各种服务包,探索协调、联动的新机制。“十二五”期内,服务意识站位靠前,服务过程卷入迅速全面,使管委会逐步向开放式的、多方参与的网络型行政组织转变,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各个利益相关群体、各级区域管理组织,形成联结与协调的长效机制,按照“口径宽泛、业务集中、岗位精简、人员综合”组织原则展开服务,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2.服务支撑体系。以创业中心、软投公司、火炬集团、招商服务中心、财政服务中心等委属企事业单位为骨干的服务支撑,不断引入市场化的服务主体,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不断延伸覆盖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中试、检验检测、信息服务、创业培训和人事代理等全方位多环节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手段,加强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3.服务手段创新。结合企业(入区-壮大)成长各阶段、各环节的服务需求,成立企业服务呼叫中心,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工作信息化,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搭建政企互动动态反馈机制。依托服务支撑体系,建立政企定期联系制度,实行企业实地走访,及时反馈企业重大经营信息,及时跟踪新项目的进展。

  4.加强科学决策分析和宣传引导。加强政策研究分析,全面收集汇编园区创新发展中各种新信息,加强国家各种产业政策和指导精神的分析,加强商业运营模式、行业发展态势、产业业态演进的深度分析,加强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深入研究,为产业发展方式的深入转变提供科学依据,为高新区战略选择和智慧抉择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宣传引导工作,突出品牌形象宣传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面向全国、全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系列的重大宣传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体制机制保障

  为全力保障“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构设置,明确职能和任务,建立高效工作制度,健全各项组织保障。1.领导机制。成立创新发展引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督促“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与实施,并及时协调解决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下设“创新办”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创新办人员从委机关各处室及委属事业单位抽调人员或新招聘,专职负责日常办公,明确任务,编制规划落实各类责任书或计划书,跟踪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实。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决策咨询机构,该委员会主任由分管产业发展的委领导担任,并长期聘请2-3位在三大支柱产业发展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担任首席专家(其中一位为国外专家),负责把握产业技术发展潮流,并监督战略性目标的实施进度。根据首席专家的要求,再定期聘请协助专家,协助专家擅长领域可涉及:技术研发、平台设计、现场生产、市场营销各领域的国内外专家,负责解决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各类具体问题。具体咨询职责包括:帮助解决招商引资、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时研究、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应对方案。专家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形式采取:定期大会和不定期会议两种形式,每年争取召集世界各地的相关专业人员在厦门市召开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以预测下一年产业发展的趋势。2.部门协调机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根据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委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按照对口管理的原则,根据“创新办”编制的规划实施各种时序计划,对十二五规划中的发展任务承担不同管理和服务职能,既可以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和管理漏洞情况,也可以收集各类新信息,及时反映重大发展问题。

  (二)财政金融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和外资等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积极搭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1.汇集各级政府政策优势,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及配套资金。2.设立用于引导两岸科技交流合作、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企业成长等重大工作专项资金,规范引导高新区两岸科技合作交流、人才、创新、企业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工作。3.积极利用各类新型的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投资,鼓励社会风险投资机构、科技信用担保公司、投资型企业等金融机构落户高新区,快速集聚两岸股权投资基金。

  (三)政策保障

  1.先行探索台厦科技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引导政策。加强与台湾工研院、台湾电公会、光电科技工业协会等保持紧密合作关系,探索两岸科技成果孵化或技术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探索两岸科技金融互补,力促产业创新与金融创新联手,拓宽两岸合作的空间。2.出台针对性政策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出台政策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围绕企业在金融、技术研发、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环节展开服务。3.出台产学研合作扶持政策,用以吸引两岸知名科研机构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用以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以三大支柱产业关键技术为主题进行科研成果奖励(比如在名校举办发明大赛、前沿技术奖等),用以鼓励校企合作。4.围绕海峡股权投资中心建设,出台吸引股权投资机构落户政策,积极探索各种有利于企业或产业发展衍生金融产品的补贴或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改制上市。

  (四)人才保障

  1.制定人才引进的计划。大力实施“515“工程,面向海内外新引进30名产业领军人物,领军方向涵盖产业规划人才、企业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市场影响人才等。组织相关专家,根据产业特点和厦门人才市场现状,进行高新区产业发展人才专题研究,编制专项规划。2.探索薪酬激励制度改革,探索灵活用人机制,引进一批服务管理人才、专才,形成专业化服务体系支撑,引进政府服务管理市场主体,尝试政务外包。3.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训工程。定期举办专家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到厦门举办各类专题讲座、辅导讲座,介绍光电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的重点难点问题。建设实训基地,联合在厦高校开设光电技术相关培训课程。鼓励实训基地在培训毕业生的同时,开设各种形式的在职在岗培训课程,与产品研发、制造和营销企业联合培训产业发展紧缺技能型人才。4.促进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在信息显示、光电技术相关专业上的优势,加强合作,鼓励本地高校为高新区培养光电类人才,形成行业人才支撑体系。5.加强与国内外产业联盟或行业标准协会的“人脉”积累工作。加强在厦光电企业与“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国家LED产业联盟”、“欧中太阳能产业联盟”等国内产业联盟的对接工作。可联合本地行业协会,与各地共建公共技术平台、联合开发产品、共同举办产业论坛,加强各产业聚集地之间的行业协作关系,避免国内低层次的同质竞争。也可借鉴泉州与台湾共建“中华光电产业协会”经验,推动厦门市政府及产业行业协会与台湾知名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促进台湾光电产业上下游系统产业链人才向厦门转移,同时也利用台湾企业品牌和渠道为厦门光电产业搭建面向欧美高端市场的沟通桥梁。

  (五)品牌宣传保障

  1.宣传载体立体化,全面突出厦门火炬的品牌聚焦效应。办好自办媒体,创建《厦门火炬报》,着力建设门户网站,通过“一网一报”及时介绍园区新闻、各级领导对园区的关注,以及园区内部管理、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产业建设经验,宣传厦门火炬高新区优秀企业家的风采,体现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联合各大媒体(包括网络),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各大媒体显著位置进行相关报道与评述。精心编辑出版火炬发展历程的书籍、画册,通过向企业、公众征稿等方式,激发公众热情,把关心火炬建设、开发发展的各种力量,记录成一个一个感人的故事和事迹。

  2.突出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特色,精心策划品牌主题宣传。突出特色宣传,展示产业集群优势。加强专题策划宣传效应,如光电显示、电气等专题,进一步凸现厦门火炬的品牌效应,宣传厦门火炬在厦门以及海西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和具有产业规划咨询性质的业界专业媒体进行合作,帮助园区规划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通过权威专家定期举办业界论坛、开展专题讲座、专业培训、专题报道等形式,对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推介,提升宣传内容的专业性。精心策划主题,凸现科技创新特色。围绕重点领域,选择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新亮点为宣传主题,策划一系列的宣传。宣传人才,展现创新风采。展示创新创业舞台,展示新的观念和新的技术,展示人才提升厦门火炬的创新和竞争能力的突出贡献,凸现出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集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