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落地开花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发布日期:2025-10-14字体大小: | |

  

国家级高新区与顶尖科研力量携手合作。

  昨日,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市所”)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在科技平台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重点科技项目攻坚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携手为厦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记者 吴锡远 通讯员 管轩 雷飏

  强强联合

  国家级高新区携手顶尖科研力量 推动科创成果转化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历经30余年深耕发展,已成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创业的“主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更是全市产业链(群)发展的核心载体,产业基础扎实,创新活力充沛。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作为国内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顶尖科研机构,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硕果累累,不仅拥有雄厚的学术实力与专业团队,还搭建了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及国际科研交流合作基地,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突出。

  事实上,双方的合作早已结下深厚渊源。近3年来,双方已累计开展合作项目15项,成功联合申报并获批3项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为此次战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厦门火炬高新区与城市所的合作根基深厚,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优质科创成果在双方的携手推动下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在厦门这片热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瑞彬表示。

  全面合作

  打造“所园融合”典范 促进“科产协同”升级

  此次合作将紧密结合火炬高新区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所园融合”推动“科产融合”迈向新高度。城市所将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优势,助力火炬高新区龙头企业、特色产业精准对接中国科学院系统内优质资源,联合攻坚国家及地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围绕火炬高新区主导产业方向,双方将深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园区企业与城市所携手打造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高能级创新载体;推动中国科学院系统内可产业化项目及衍生企业优先落地火炬高新区,并共同争取厦门市支持,建设中科厦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成果、技术、基金、人才等要素高效联动,加速中国科学院优质科技成果在厦转化落地。

  同时,城市所将依托专家智库资源等优势,深度参与火炬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定期开展项目对接、技术交流活动,联合开展重点行业技术发展路线研究,明确关键技术攻关方向,精准破解行业发展痛点难点。

  “通过此次合作,城市所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链接中国科学院全国100余家院所的优质科技资源落地厦门,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开辟新路径、探索新模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合作发展处副处长、厦门中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加说道。

  成果落地

  绿色低碳项目率先“破题” 更多合作未来可期

  签约仪式当天,两大绿色低碳产业化项目同步落地,为双方合作注入新动能。逸辰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跨介质污染防治材料与装备创新团队携手,共同推进“新能源战略性矿产靶向再生与废水协同治理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将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电池关键矿产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循环利用,助力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

  厦门玛塔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则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城市生态系统过程与调控创新团队达成合作,联合开展“基于海洋贝类加工副产物的土壤调理剂研发及其在酸化土壤中的绿色低碳效应评估”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土壤改良、作物增产增效,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陈德加说:“城市所目前储备了多项与厦门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成熟科技成果,期待与本地企业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孙瑞彬也期待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带动更多高质量产业项目落地火炬高新区,逐步构建起“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健康完整生态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