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看似“个头小” 创新能量大
火炬高新区18家企业入围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发布日期:2021-01-09字体大小: | |

  

  ■遍布厦门地铁、便利店的e政务便民服务站由熙重电子研发。  陈立新  摄

  

  ■“小巨人”企业环创科技

 

  近日,工信部经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初核推荐、专家审核及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公布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福建省共有107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47家厦门企业中,有18家来自厦门火炬高新区。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共有19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记者 张海军

  通讯员 管轩 李幼君

 

  科技创新主体  火炬高新区“小巨人”企业数量多、覆盖广

  “小巨人”企业是火炬高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不久前,我市公布的185家2020年度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厦门火炬高新区共有76家企业上榜,占比超四成,包括12家中型企业、64家小型企业。

  近年来,火炬高新区加大政策扶持、深化助企服务,通过“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迈进,扶持企业成长为细分领域的“小巨人”“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火炬高新区拥有的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超300家,市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及科技“小巨人”企业总数已超700家,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这次,火炬高新区企业厦门熙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熙重电子”)也获得了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称号。遍布厦门地铁、便利店的“e政务”便民服务站就是这家公司研发的。熙重电子是在厦门土生土长的电子信息服务业企业。在火炬高新区产业基金的推动下,熙重电子抓住厦门发展智慧政务机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出智能便民政务终端,不仅在厦门投用,还陆续在全国其他城市落地。此外,熙重电子研发的身份证制证设备、智慧校园等业务也发展良好,预计去年可实现3亿元的营业收入。

  高新区企业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LED照明产品、具有核心自主创新能力的品牌企业。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在家居、办公、商业、道路等照明应用领域。目前LED管型灯系列产品销售额位居福建省内第一名。

  提供政策服务  让企业技术创新拥有更多升级空间

  掌握核心技术,走专精特新之路。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有一批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实现了从“小而多”到“精而强”的蜕变。碧驰股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缩率小波视频编解码技术,可实现视频压缩率比国标还高1倍;厦芝科技是国内精密工具制造行业的佼佼者,其生产的PCD钻针已实现0.2毫米尺寸的量产,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这个等级PCD钻头量产的公司。

  “专精特新”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其发展离不开政策和服务的保驾护航。围绕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火炬高新区通过进入孵化基地、购买通用厂房、购地自建厂房等方式,为企业及科技创新项目制定完善的进驻方式;引进多家中介服务机构落户园区,为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技术转让、资产评估等服务;通过“厂易贷”、新增贷款贴息、提高“税易贷”担保费用补贴比例等举措,为企业纾困;通过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等,使企业技术创新拥有更多的升级空间。

  今年,火炬高新区推出“火炬创新十九条”,从提升企业研发能级、促进企业创新成长、支持企业引才用才、优化园区协同创新生态、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五个方面,升级政策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同时,火炬高新区针对产业特点,搭建了多个产业合作共享平台和云端技术交流平台,助力企业就近合作、园区内配套。火炬高新区还启动了大学生储备计划,多维度支持企业加大人才储备力度。

  责任编辑:史文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