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火炬高新区绘就2020发展路线图 争创“五个一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发布日期:2020-01-13字体大小: | |

   

 

 

  台海网1月13讯 (海峡导报记者沈华铃 陈元钦通讯员 管轩李幼君 文/图)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918亿元;3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个百亿项目落户……刚刚过去的2019年,厦门火炬高新区成绩单十分亮眼,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1月10日,厦门火炬高新区召开2020年工作会议,总结2019年工作情况,并对2020年工作进行部署。刚刚过去的2019年,火炬高新区着力“大招商、招大商”、培育“三高”企业和新经济,不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规模与质量快速提升、园区创新创业迈上新台阶、园区建设发展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2020年的发展路线图也已经绘就,将坚定不移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全面提升招商能级和实效,争创“五个一流”,努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推动厦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勇当“两高两化”城市建设的排头兵。

 

 

  盘点2019


  3个百亿项目落地产业规模与质量快速提升

  2019年,火炬高新区产业规模与质量得到快速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三高”企业培育成绩斐然、前沿布局初具规模。其中,在招商引资方面,全面形成大招商态势,中航锂电、天马6代AMOLED、浪潮3个百亿级项目均落户高新区,中航锂电和浪潮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用不到三个月,创造重大招商项目落地新纪录。电气硝子三期、博泰车联网、铨芯人工智能芯片等16个十亿级项目,思派、诺心达等50余个亿级项目,中科院计算所厦门分所、西交大技术转移中心厦门中心等一批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先后落地。

  在“三高”企业培育方面,成绩斐然,全年实施“三高”企业增资扩产项目176个,备案计划总投资955.8亿元,2019年完成投资212亿元,项目数和完成投资额比增23%和30.3%。晋大纳米获评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弘信电子成为全国首批(7家)入围工信部《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信息集团、吉比特等3家企业入选2019年全国软件百强,占全省一半。美图、翔通动漫等5家企业入选2019年全国互联网百强,排名全国第5。

  在前沿布局方面,目前,火炬高新区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骨干企业达18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超200家。瑞为人脸识别设备覆盖全国三分之一机场,并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应用。云知芯搭建的厦门人工智能超算平台浮点运算能力正式突破1亿亿次/秒(10 PFLOPS),成为我国东南区域计算能力首屈一指的超算平台。芯米半导体、澜至科技等一批优质集成电路项目相继落户。

  净增140家国家级高企园区创新创业迈上新台阶

  作为厦门创新创业的热土,去年火炬高新区创新主体全面升级、创新平台全面发展、创业孵化持续发力、创新生态日益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其中,全年预计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约占比全市46.7%。一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60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发展库”,占全市入选企业数的43.2%。宸鸿科技、玉晶光电等4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乾照光电获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美亚柏科、科华恒盛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由园区企业主导参与的17个项目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在创新平台发展方面,全年新增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占全市58.3%。新增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占比全市46.7%。

  高层次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全年新增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17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2人,省“高层次人才”10人,市“双百计划”33人,市青年“双百”人才21人;市“特支人才”16人;市台湾特聘专家及专才62人,占全市65%;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173人,占全市80%。

  软三东片区全部竣工园区建设发展加快推进

  在园区建设方面,加快推进软件园三期、同翔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建设,其中,软件园三期东片区在建110万平方米全部竣工,园区新增核准入园企业899家,工商注册企业达2705家,比增46.3%。同翔产业基地重点完善起步区框架路网建设和同安、翔安起步区二期市政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投资比增83%。环东海域现代服务基地美峰片区开发全面提速,美峰科创公园封顶,7栋研发主楼及4栋副楼基本建成。

  园区生活配套也日益完善,嘉福人才公寓新增公寓1248套;天马人才房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建设;火炬国际学校主体结构封顶,翔安火炬实验学校加快前期工作;软件园三期体育中心正式开业。高新区还在全市率先试点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成“线上+线下”智慧化管理平台搭建,引进第三方环保服务商16家,推进园区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

  2019年,火炬高新区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其中,不断创新政策兑现服务,政策兑付时间缩短一半以上。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全年走访调研企业2500多家次,比增超20%,协调解决各类企业困难和问题1500多项。

 

 

  2020 蓝图



  

 

  

 

  

 

  

  培育一流的产业集群 力争国家级高企总数突破千家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选商,加快3个百亿项目建设投产,按照“一个百亿+一批十亿”的策略,主动谋划和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提升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水平,构建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着力引进六类高质量项目,加快在谈百亿项目落地,围绕前沿领域再谋划推动几个新的百亿项目。紧盯世界500强、民营500强、央企、头部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动态,争取年内引进10个以上高能级项目。

  全面加强招商能力建设,重点打造一支百人规模的高新区专业招商团队。搭建行业咨询、空间信息、市场协作、金融支撑四大平台,为项目落地提供“硬”支撑。

  全面实施“三高”倍增计划,其中,着力培育一批新的“三高”企业,重点推动罗普特、美柚、嘉戎等8家企业申请IPO。抓好国家级高企培育,力争全年净增国高企业130家以上,总数突破1000家。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打造若干集“企业引进、创业孵化、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平台。

  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 成立行业知识产权联盟,搭建海外服务中心

  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今年,火炬高新区将完善政策体系,修订、完善、合并“创新十条”“新四条”等政策,精准覆盖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强化技术创新供给,促进中科院计算所、西交大技术转移中心等专业机构与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加速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扩大域外研发中心规模,继续支持企业“走出去”,赴创新资源密集城市设立研发中心。

  全面打造知识产权强区,其中,支持天马等龙头企业牵头成立行业知识产权联盟,联合上下游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合作与保护;设立知识产权仲裁院,拓宽知识产权依法快速维权渠道。

  全面加强人才供给,将推出“大学生实习计划”,为专业对口且具有来厦实习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免费或低价租房,帮助企业引才留才。建立高层次人才发展库,有步骤、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精准培育,加快扩充省“百人”、市“双百”等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

  全面深化对台合作,进一步发挥清华海峡研究院、集邦拓璞等两岸机构作用,拓展对台产业合作新渠道、新思路、新项目。

  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将发展企业出海服务平台、国际资源导入平台、海外人才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其中,支持新加坡创士锋等机构搭建海外服务中心,帮助高新区企业有效利用海外资源、拓展海外业务。

  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搭建线上火炬科技服务超市

  今年,火炬高新区将完善提升政务服务,精准开展园区服务、积极拓展各类服务,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其中,持续深化企业“大走访、大调研”,落实“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试点入区审核改备案制,进一步压缩入区核准时限至半个工作日。建设智慧政策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政策精准推送到企业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再推出一批“免企业申报”“网上简易申报”政策兑现事项。

  当好“店小二”,完善园区“一对一”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不断提升园区服务单位在招商、金融、产业培育领域的精准服务能力。做到“六必访”,坚持“无事不扰、有事上门”的原则,及时协调企业发展难题。用好“亲友团”,依托各类产业联盟,引导大企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帮扶。

  积极拓展各类服务,其中,提升政策效能,拓展“火炬创新券”服务种类和企业覆盖面,搭建线上火炬科技服务超市。正式推出“厂易贷”金融业务及其配套政策,为园区工业企业厂房抵押增信增贷。

  建设一流的产城融合园区 提供人才公寓等市级公租房2000套

  全力推进千亿投资工程,同翔产业基地全年计划完成固投90亿元,重点推动五显起步区三至五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园三期全年计划完成固投73亿元,着力提速西片区研发楼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完善园区功能性配套,实施火炬(翔安)产业区一期通用厂房环境景观改造提升工程;着力完善体育场所、图书馆、商店、餐饮、银行和公共交通配套,将新建园区纳入全市交通网络整体规划;加强人才房供给保障,全年为企业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等市级公租房2000套;加快推进火炬国际学校、翔安火炬实验学校、翔安市头中学等项目建设,努力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提升园区管理服务能力,高标准开展海西股权投资中心、火炬新科广场、八方通用厂房等新园区开园、招商和运营工作。推进智慧园区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物联网、光网络等设施部署。

  推动一流的政治建设 多措并举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今年,火炬高新区将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化建设,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新区管理服务体系的新升级。扎实抓好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水平,加快重点领域政策制度建设,推动修订高新区条例。

  多措并举提升干部能力素质,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级培训”“培训班与专题讲座”等方式,重点抓好“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创新发展”等能力提升。

  突出干部实绩力求考准考实,建立共同指标、类别指标和特色指标,在完成中心工作、应对急难险重等关键时刻考核和发现担当作为优秀的干部。按照“走”一线项目、“听”工作汇报、“看”原始资料、“谈”基层干部、“访”服务对象、“解”疑难杂症的方式,深入考察了解干部业绩情况,切实把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