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发布高端OLED技术品牌“天工屏”
发布日期:2025-09-20字体大小: | |

  9月19日,天马微电子在厦门发布高端OLED技术品牌——天马“天工屏”。该技术聚焦用户视觉健康与体验,突出“护眼、通透、高刷(指高刷新率)”三大优势。接下来,天马“天工屏”将陆续搭载于高端旗舰手机屏幕。

  值得注意的是,“天工屏”出自位于火炬高新区的厦门天马显示科技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简称“TM18工厂”),这将进一步巩固火炬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助力厦门打造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高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研究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表示,天马作为国内新型显示骨干企业,率先布局OLED,已构建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和一流创新平台,为中国显示产业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此次发布高端OLED技术品牌,既展现了研发实力的突破,也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坚定迈向全球高端显示赛道。

  “天工屏”发布意味着什么?

  推动产业链迈向高端

  “过去天马更多是卖产品,如今随着‘天工屏’发布,标志着我们开始向市场输出品牌和技术。”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面板厂负责人李建兴表示,“天工屏”不仅意味着技术升级,更是天马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天工屏”的发布,TM18工厂也吸引业界关注。该工厂占地面积1216亩,约为113个足球场大小,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全球最先进的柔性AMOLED工厂之一,设计产能为月加工柔性显示基板48K。自2022年点亮投产以来,TM18工厂已为多家品牌终端客户开发旗舰手机屏幕。

  李建兴表示,“天工屏”的技术突破将带动材料、设备、检测等上下游厂商协同创新,推动整个产业链迈向高端。同时,依托“天工屏”的产业化,也将加速厦门本土显示领域专业人才的集聚与培养,为厦门新型显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昨日,天马还与OPPO宣布成立联合实验室,未来双方将在健康显示技术研发、行业标准制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显示行业向“更健康、更智能”方向发展。

  屏幕如何更护眼?

  “天工屏”四个维度发力

  如何让屏幕更护眼?天马“天工屏”从“无频闪”“1nit(尼特,亮度单位)护眼”“低蓝害”“自适应环境”等四个维度发力,打出“组合拳”。

  “不闪、少蓝光,才能更护眼。”天马方面表示,研发团队采用全亮度无频闪调光技术,从源头减少闪烁带来的疲劳感,可实现“久看不累”。同时,天马将屏幕的有害蓝光占比降至4.7%,远低于行业水平,可有效降低长时间用眼的损伤风险。

  天马团队联合OPPO打造的“全场景真1nit明眸护眼屏”,则在暗光环境下也能保持清晰通透,做到“熄灯也护眼、全天都舒适”。

  天马自研的光感显示技术(HOI),如同一个“智能大脑”,能智能感知环境光变化——在强光下则自动提亮增强,暗夜里则柔光呈现,实现 “屏幕适应环境”,而非“让用户迁就屏幕”。

  在显示效果“通透感”的塑造上,天马“天工屏”也下足功夫,追求色彩准确、干净清晰、明亮有层次。此外,针对游戏玩家、视频用户对流畅度的需求,天马“天工屏”通过技术创新着力实现“高刷新率和节能的平衡”。

  链接

  助推“厦门屏”闪耀世界

  厦门火炬高新区大力推动新型显示产业提质升级

  厦门是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唯一试点城市。作为厦门新型显示产业的核心承载地,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形成覆盖各类新型显示技术的完整产业链布局,集聚上下游企业超2100家,代表企业包括厦门天马微电子、厦门天马显示科技、厦门天马光电子、冠捷科技、友达光电、宸鸿科技、电气硝子、三安光电等。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积极构建从“源头创新”到“技术转化”,再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体系。通过“研发投入+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三位一体政策包,园区每年投入超过20亿元的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助力实现“联合研发+难题攻关+前沿突破”。目前,火炬高新区已推动建成天马新型显示研究院、厦门半导体工研院等30余个产业创新赋能平台,并攻克了Micro-LED巨量转移技术在内的23项关键技术瓶颈。

  火炬高新区还联合嘉庚实验室等机构开展“揭榜挂帅”,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其中已有18项协同攻关技术实现产业化,包括推动南强智视AI光学检测技术(缺陷识别精度99.9%)导入天马产线,年增效超5亿元。

  聚力“链”上招商,提升产业集聚效应。火炬高新区联合天马微电子组建产业链工作专班,共同筛选全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康宁显示华南总部、路维光电掩膜版等20余家关键配套项目落地,使本地配套率提升至50%左右。

分享到: